Be creative, write anything.

回顧一年在英國倫敦生活的改變

沒有留言
倫敦泰晤士河與大笨鐘

當初受到生涯顧問的鼓勵之下,離開舒適圈到倫敦發展見識世面,也不知不覺快了將近一年,不禁感嘆時間的迅速流逝,也是時候該想寫個回顧,記錄此時的感觸與改變。

週末不再只是待在家裡休息,總是塞滿出遊計劃

English 的文化一部分,英國同事們聊天的話題,經常在詢問週末過得如何啊?(How was your weekend?) 這週末有什麼計畫嗎?(What’s your plan for the weekend?),若反問他們的週末計劃呢,他們總是能說出很多,星期五晚上開始與朋友聚會,星期六的活動計畫,一直到星期日假日安排。

總不能每次都說在家休息 (chill at home),開始強迫自己參加公開活動,或是邀約朋友一起出遊玩,不管是聚餐、野餐、健行、逛當地市集、賞花、迷你高爾夫、參觀博物館、鄰近城市旅遊、期間限定藝文活動走走等等,研究到底倫敦有什麼可以做的事情。

在此好奇心下,才發現倫敦擁有許多資源,不管是購物中心、運河駕船、水上活動、郊區騎馬、荒野健行、城市旅遊資源、科技人的免費食物啤酒聚會、語言交換酒吧聊天、或是其他靜態的活動或是學習課程,實在有許多可以安排進生活中了。

反而覺得安排到歐洲玩是一種累,除了得研究城市景點,以利安排旅行計畫,還得安排住宿地點,準備行李到相對於陌生的地方去探險,然後每天都走到腿酸累爆的自由行,適應不同語言的環境。

現在比較喜歡在居住地附近展開短暫的小旅行,也許是年紀老了也說不定……。

市區農場看看綿羊

市區農場看看綿羊

造訪薰衣草農場

造訪薰衣草農場

侏羅紀公園主題的迷你高爾夫

侏羅紀公園主題的迷你高爾夫

下班跟同事喝一杯

下班跟同事喝一杯

英文沒有飛躍式的成長,沒有刻意逼自己去做

英文進步是刻意被逼出來的,尤其是當面臨生存危機時。

雖然工作上是經常需要聽英文,理解同事與老闆的工作與商業目標,但因為工作性質的關係,並不用強迫自己每天去講英文,使得自己覺得自己英文對話能力進步十分有限,而且同事人都蠻好的,似乎也不用那麼的努力。

而之前常常去的週六語言交換活動,也因為自己週末的行程安排下,時常被「犧牲」拿去約朋友出遊。平時也沒有特意去閱讀英文文章,或是英文 Youtube 生活影片,反而都還在看 PTT 的資訊,或是其他中文的影片,在此條件英文怎麼會有長足的進步呢?

但如果要問有什麼進步,大概也只能說比剛來更能聽得懂同事們在 pub 閒聊的話題,比較敢開口說英文,一個人去餐廳跟服務生點餐也沒有問題等微小進步吧。

這需要被檢討與調整,如果計畫轉換簽證,繼續留在歐洲生活一陣子的話……。

英國食物難吃只是迷思,沒有節制身材復胖許多

許多朋友都跟我說英國食物多麼難吃,一些打工度假的台灣人,也分享初到英國會水土不符,身體因此而減輕變瘦,但不知道為什麼的,自己似乎是完全的反例,身體反而是往橫向發展呢。

確實傳統的英國食物 (British foods) 是相當不符合自己的口味,例如那馬鈴薯泥 (mash),傳統的肉派 (pie),或是聖誕節的甜點,初次嘗試都會覺得這味道有點複雜,完全不想要吃完。

但生活的倫敦 (London) 可是國際大都市,各個國家的移民再此開啟一家家家鄉料理,從日本拉麵、韓國烤肉、中國川菜、新加坡沙嗲、印度咖哩、南非料理、到歐洲各國料理、或甚至南美各國食物,幾乎是應有盡有,能選擇的食物選擇太多了,哪有什麼不習慣而吃不多的可能。

也許檢討的不是食物的選擇,而是自己甜點飲料吃太多,尤其是每週都會到 pubs 喝上幾杯……。

在倫敦嘗試過的食物

在倫敦嘗試過的食物

覺得時間過得很快,有點無所適從

不知道為什麼的,總覺得時間過得飛快,一眨眼就跟同事外出買午餐,一眨眼就下班回家,一眨眼就準備好晚餐與看 YouTube 影片,一眨眼就不小心迷糊的睡著,迎接嶄新的一天。

總覺得自己都沒有完成什麼事情,例如持續性的輸出撰寫,參加進修活動學習,研究歐洲長假旅行的安排,思考未來人生的走向,只是一天一天的過去,迎接一周一周的週末而已。

然後害怕星期一的到來,因為得開始煩惱下一個週末要如何安排,是要參與別人的社交活動,或是邀約朋友們去探險,

有所意識如此問題,思考如何解決之道呢……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