強效學習與征服考試的系統化做法 講座心得,我們是在學習而非研究
當初看到這門講座時,心想的不是征服考試,而是關於強效學習的方法,雖然之前在許多不同的工具書中,學習到各種的學習方法,但還是很好奇 Bryan 所介紹的系統化做法會是什麼,想從中再提取些什麼,來加強目前學習方法。
果不其然,這講座實在是十分精彩,綜合許多的學習方法書的精髓,搭配 Bryan 個人的實踐經驗,整理出一套從零開始學習的系統化方法,顛覆以往所受傳統教育的學習思維,讓自己能更有成就感的持續學習。
學習本身沒有捷徑
如同在報名頁面上的講座說明所提到的,沒有提供可以偷吃步的方法,不存在可以讓學習更輕鬆的捷徑,課程中也沒有提到這一類的技巧……。
畢竟學習本身就是一個不舒服的過程,在腦中建立該技能或是知識的神經元連結,勢必就是要不斷不斷的動手練習,而這系統化做法提供一個框架,幫助說服大腦能持續不斷的練習下去,「減少疑慮,增強信心」。
減少大腦拋出的各種疑慮,尤其是那些阻礙學習的藉口,例如「我學這技能有什麼用」、「我持續學習這麼久但還是不會」、「我應該沒有天份學習」、「這樣學習好辛苦,不知道有沒有其他捷徑」、或是「這技能要花費太久時間才能學會」等等。
增強自我學習信心,能認知到自己有在持續進步,不斷獲得成長的成就感,讓自己能夠「堅持」不斷的練習,最後學會習得該技能。
嚴格挑選學習目標
關於學習目標的選擇,應該挑選自己較有興趣,或是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技能,畢竟人的時間與注意力有限,不可能每項技能都能學習,也不太能一次挑選多個目標同時學習。
至於學習目標的訂定,應遵循 SMART 原則:
- 具體的目標 (Specific)
- 可衡量的目標 (Measurable)
- 可達到的目標 (Attainable)
- 與其他目標具有相關性 (Relevant)
- 有明確的截止期限 (Time-based)
例如目標「我要在六個月內學習與其他人進行社交性溝通的英文能力」會比「我要讓英文能力變得更好」還要好得多,目標明確而非空泛 (怎麼樣算是英文好?),可衡量自己是否有在進步 (用英文跟其他人聊天), 再加上有時間限制來制定學習計劃 (六個月)。
跳過理論直接實戰
在剛開始學習技能時,應該先跳過該技能理論知識,而是尋找使用的真實情境,直接開始進行「實戰」。我們是學習技能而非研究,一開始先捨棄那些對於新手是枯燥乏味的技能知識理論,直接開始行動會顯得有趣得多。(理論可以等學到某階段後,再去補足其背景理論)
回顧自己以往技能的學習,幾乎都是採取這樣的方式學習,例如撰寫程式,先跳過那些程式碼的文法與文件,以及背後的計算機理論,直接實戰從剪貼程式碼範例開始,然後嘗試修改部分程式碼,在反覆的練習中,一步步學習如何撰寫程式。
反之,若接受傳統教育的學習方法,先從理論符碼開始學習,就學得各種糟糕,甚至因此會討厭它。例如英文學習,從英文單字與文法符號開始,而非模仿情境對話進行口說練習。思考小孩子學習母語的過程,是反覆不斷模仿父母的對話,再一次一次童言童語中練習,最後將母語學會的啊。
初期追求理論學習 -> 枯燥乏味 -> 沒有實戰很難獲得成就感 -> 無法長時間持續練習 -> 放棄學習
尋找優秀的教練
學習的過程中,良好的即時反饋機制是非常重要的,它能夠告訴我們的學習表現如何,讓我們可以即時修正。
若學習過程中有優秀教練指導,除了給我們即時的學習反饋外,也能夠使用新手能懂的詞彙,來教導我們目前所遇到的問題,減少自己在過程中自行摸索的時間。
回顧以往學習寫程式語言的經驗,寫程式本身就有一個很強大的優勢,它自己就內建能即時反饋的「教練」,它能夠指出程式碼哪裡寫錯以及為什麼寫錯 (編譯器錯誤 Compiler errors),讓自己能夠快速修正反應。
整理到學習方法中
講座中許多精彩的內容,讓我想起書架上學習方法的工具書,逐漸明白這些書中所提到的工具,最終可以串成一套系統化的做法啊。
學習是有方法的,這些方法協助我們,排除自身大腦追求安逸所帶來的恐懼,讓自己能獲得成就感,持續不倦怠的練習下去,最終學習會該技能,或甚至成為該技能的專家。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