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下雜誌-海闊天空 20 週年,巡迴紀錄片觀影感想
記得大學的時候,在偶然的機緣上發現了在 2006 年的「教改十年後」紀錄,那時候印象很深刻的是,裡頭說到沒有好好念書,所以後悔沒有聽從老師或是母親的教誨…。
時間默默又過了十年,在最近臉書上得知天下雜誌,發行記錄當年五位主角們十年之後的紀錄片《海闊天空》,很好奇的便購買入場觀賞,從最早 1996 年的記錄開始,二十年過去,當初被採訪的夢想是否實現,現在是否有後悔過?
這部紀錄片在導演的剪輯之下,原先那充滿對於國家教育的煽情反思給淡化了,取而代之是不具有任何預設立場的記錄,自己從中獲得的感覺是,原生家庭與自我選擇的重要。
原生家庭影響
看完莊雅竹與張明豪的故事,會有種感覺是他們承接這上一代給予的傳統價值,似乎在一開始有些抗拒,到最後漸漸接受其價值觀,不管是接受要去要去考到 “師” 字輩的執照,守護上一代留下來的田地家產。
讓自己思索從小到大的教育,好似都是為了某些人的期待而要去成就些什麼,從來不是自己有所選擇,直到出了社會之後,才有那機會可以為自己做決定。但那時候的自己的選擇,到底是真正自己喜歡的事物,還是潛意識中要去滿足別人加諸於己的期待?
如果沒有其他人的期待,如果沒有社會的束縛,那麼自己想要些什麼?不為滿足他人的期待,而為自己想要而活。
為自己做選擇
在賴茹君與莊雅竹的故事中,被問到是否可以從來選擇一次的話,她們都不約而同提到選擇,如果自己不喜歡,就應該自己嘗試去改變,而不會去抱怨或是後悔過去的決定。
認知到自己有選擇的能力,並且能夠承擔選擇後的後果與責任,我們不知道選擇在未來是否是好的、有前途的、或是能成功的,只要知道每種選擇都會有所代價。
過早成為父母
林宏明在他的故事中,提到對於養育小孩妥協的現實分享,「難道我能把小孩子丟掉不要嗎?我能有什麼選擇?」,過早養育小孩,生活負擔太重,讓自己選擇變少,逐夢之路只是夢而已。
自己不知道的是,得需要為小孩的未來如此奉獻貢獻,把自己所有的一切資源給小孩,而不為自己留些資源活路嗎?在導演剪輯之下冒出如此疑問,也許當自己成為父母後,思考上會有不同吧。
思考
現場觀影印象很深刻,當紀錄片提到實驗班不都需要考試時,旁邊的小孩不知道是很羨慕還是很嫉妒的大聲說,「好好喔,都不用考試」。
想想這也是挺好玩的,在經歷過那段只知道考試的歲月後,現在反而對於都不用考試抱有所懷疑,認是那是在某種鍛鍊後,給自己反饋成就感的時間點啊。也是同儕、老師、以及家庭的給壓力,讓考試結果反而沒有成就感反饋,而都是充滿滿滿的痛苦,所以才有如此不用考試多好的反應吧。
也許不應該問那些你未來想要做些什麼,那些太不現實,對於為出過社會懵懂無知的小朋友來說,問兩年後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,那會比較踏實吧。
我兩年後想成為什麼樣的人?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