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e creative, write anything.

蕭俊傑博士的測溫生態瓶製作

沒有留言
蕭俊傑博士的測溫生態瓶製作

大人學客廳系列活動之一,這場是請到蕭俊傑博士(科學 X博士) 擔任客廳主人,帶著我們製作測溫生態瓶的活動。

測溫生態瓶,除了具有生態養著水草與小蝦的功能外,它還擁有測溫的功能,測溫生態瓶中還有幾個小瓶子 (測溫裝置),利用科學中溫度與浮力的原理,該些瓶子隨著室溫溫度變化而改變在生態瓶中的高度。

關於浮力 (Buoyancy)

相同體積的三顆球,在相同環境下,哪顆球受到的浮力比較大?

相同體積的三顆球,在相同環境下,哪顆球受到的浮力比較大?

蕭博士用非常簡單的圖解方式,帶我們重新解釋國中理化中所教學的浮力原理:物體在液體中所受到的浮力,等於排開液體體積的重量

而溫度影響水的熱漲冷縮, 若在物體排開液體體積不變,高溫時排開的液體重量減少(液體熱脹體積變大),所受到的浮力減少;低溫時排開的液體重量增加(液體冷縮體積變小),所受到的浮力增加。(NOTE: 忽略固體物質的熱漲冷縮效應,相較於液體其收縮膨脹的能力更差,因為物質三態中,膨脹能力之大小順序為氣體>液體>固體)

利用這個特性,溫度會影響水的浮力,我們開始第一階段測溫裝置的製作。

(工作原理可以參考:伽利略溫度計)

製作測溫裝置

實驗器材

實驗器材

藉由前面所述的浮力結論,水溫度高其浮力會變小,溫度低其浮力會變大,因此我們要小塑膠瓶來製作測溫裝置,其重量剛好能讓該瓶子沉在攝氏 30度的水底中,而該瓶子改放在攝氏 10度的水中時,卻又能夠浮在水面上。

因此這是一個要不斷反覆實驗的過程,在塑膠瓶中用滴管滴入液體增加其重量,或是從中吸出液體減輕重量,讓該瓶子總重量又要能夠下沉與上浮的條件,要不斷不斷的嘗試,沒有耐心真的會很生氣。

  • 攝氏 30度以及攝氏 10度的大水瓶作為實驗環境
  • 可用蓋子密封的塑膠小瓶 (或是玻璃小瓶)
  • 裝入小瓶的液體 (食用色素染色顯得更漂亮)
  • 使用滴管將液體裝入到小瓶內後密封
  • 小瓶丟到攝氏 30度的水中,看看會不會下沉,不會下沉持續加液體到小瓶內 (增加重量)
  • 小瓶丟到攝氏 10度的水中,看看會不會上浮,不會上浮從小瓶內移除點液體 (減輕重量)
  • 小瓶滿足在攝氏 30度水中下沉,在攝氏 10度的水中上浮即完成
  • 過程中注意實驗環境的溫度變化,確保一直是攝氏 30度 & 攝氏 10度
完成的測溫裝置

完成的測溫裝置

製作生態瓶

生態瓶,打造一個簡易碳循環的環境,水草吸收二氧化碳產生氧氣,蝦子吸收氧氣產生二氧化碳。

相比前面的步驟,這個就顯得又趣了些了,選擇自己喜好的生態瓶瓶子,共有三種造型可以選擇。選擇喜歡的底沙,共有四種不同材質的底沙可以隨意混合。選擇自己喜歡的水草,共有四種不同常見的水草可以種。最後裝水種草就是放入蝦蝦就完成生態瓶了。

當然,測溫裝置最後也是放入到生態瓶中,之後用來觀測溫度之用,雖然測溫瓶成果似乎有點失敗,在攝氏 25度的環境下竟然是上浮在水中……。活動收獲除了自己作的生態測溫瓶以外,還有重新學習浮力的科學原理呢。

最後完成的成品

最後完成的成品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