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e creative, write anything.

思考帶父母旅遊的三件事

沒有留言
飛機

去年寫完日本關西家族旅遊後,當時冒出跟父母旅行的小感想,但始終被遺忘在 Evernote 裡,最近整理完發出。三個想法,時間 (把握春春),溝通 (提前暴雷),成長 (嘗試丟包)。

把握青春

年老不保養,身體不好,旅行處處受限。

人老,又沒有好好保養身體,適度健身練身體,身體機能可說是會壞很快,不僅走路沒辦法像以前一般健步如飛,連體力也會削弱許多。

走不快加上走不遠,行動力整個下降許多,自由行到處走走看看的行程也會因此受限,原本可能一天能夠走四五個景點,變成只能一兩個,行程會被精簡相當多。

最怕是邊走抱怨,抱怨明明知道父母身體體力不好,為什麼還要排這麼多走路行程,若是花錢請計程車,還會被唸怎麼要花這麼錢,很不甘。旅行在抱怨中不愉快中收場。

從 PTT 板友們的分享經驗,成家後的三世代家庭出遊,將遭遇更多需要磨合以及壓力問題,除了小的要照顧,老的也要滿足其需求。不過這短時間應該不會有感想經驗可以分享就是了。

家族出遊要趁父母年級還早,不需要把錢做為衡量旅遊的第一個指標。另外,得政治不正確的說,想不想帶父母旅行,不應該被道德綁架,不想帶就不要帶,不要因為要報答父母恩情等而被綁架,不想帶卻被強迫帶,搞得雙方都不愉快。

與父母旅行決策樹

與父母旅行決策樹,預算放到最後面再考慮

提前爆雷

降低疑慮,增加信心,避免錯誤的期待。

在出發之前,提前準備介紹材料,介紹要去那些景點,行程大概怎麼走。照片務必準備,最好有影片介紹,給與父母大概的旅遊印象,避免父母擁有錯誤的想像。

若能從互動問答中,得知父母可能會擔心的點,例如老人家擔心廁所不好找,擔心自由行行程要走多少路等等,能夠提早為他們找解答,先行做好準備。

記得當初去年三月日本行出發前,已經有明確為行程建立要走不少路的形象,請父母先行做好準備,多多運動準備體能。也告知廁所容易找,旅行途中遇到廁所都會跟父母確認,讓他們能夠安心。

結果還算順利,可能有提前說好走路這件事,從頭到尾沒有聽到抱怨走路很累,腳很痠的問題,只是配合父母要多休息幾次而已。

嘗試丟包

人都需要持續成長,父母也是。

自助旅行中應該要有機會與父母分開行動,沒有機會就自行創造機會,讓他們自行處理遇到的問題,從中獲得或是成長些什麼,而不用一直得依靠子女。

在這次旅行中,有意無意也丟包父母幾次,在京都車站內分開逛逛半小時。在新京極讓他們自己去買藥妝,辦理免稅結帳,並且自行回到旅社。

不知道是不是受到這次自由行的刺激,父母自己也要去自由行,自行上網買機票,上網訂購旅館,查相關資料安排行程,聯絡當地安處理交通問題,算是某種成長吧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