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e creative, write anything.

拖延症的事實以及克服方法

沒有留言
procrastination

這是從「用對腦,從此不再怕數字 (A Mind for Numbers)」這本書拉出來的筆記,作者是 Dr. Barbara Oakley,曾在 TEDx 演講過如何學習,也在 Coursera 開設「如何學習 (Learning How to Learn)」課程。

忘記是哪位網路大神推坑的這本書,看到存在在下次購買的書籍清單,於是乎為了湊齊免運費方案就購買了這一本書。

這本書從開始閱讀到現在,認為重點有三個大項,大腦的運作模式、要命的拖延症以及大腦記憶模式,相當精彩,有部分跟最近研究的認知心理學習法有關。

這篇僅僅摘錄自己對於書中對於拖延症的筆記心得,至於其他兩塊重點,因為拖延症的阻礙,對於筆記心得結果的期望,還沒有辦法發佈,持續釐清整理中。

要命的拖延症

拖延的事實,是因為對結果的期待

執行之前會對結果有所期待,但擔心憂慮結果不如預期,或是認為自己沒有辦法達成,例如要開始準備期末考試,但擔心苦讀的考試結果會不怎樣,擔心如此花時間很浪費,因此感覺到痛苦。

於是乎大腦逃離痛苦的機制啟動,嘗試專注到其他比較愉快的事情,嘗試獲得點快樂忘記痛苦,例如滑滑手機,瀏覽 Facebook,觀賞 Youtube,上網到處瀏覽資訊 (Surfing on internet),然後時間就一分一秒的過去了。

之後遇到其他令人痛苦的事情反覆如此,逃離專注在其他可以給予短期快樂的事物上,久而久之便養成拖延的習慣。

書中提到,實驗證明只要一開始執行,過沒有多久後,一開始的痛苦就會消失無影無蹤。

感覺就像是摩擦力般,一開始不管施多少力氣推物體,阻力總是感覺超大,當一但過了臨界點,物體開始移動後,就可以花較少的力氣去推動它。

專注於過程

技巧,專注於過程,而不去思考結果。

從拖延的事實來看,這是一個相當合理的作法,既然痛苦是來自於內心對於完成事情的期待,而又很難去控制大腦去期待些什麼,那麼就去騙大腦不要去想期待,而是專注於執行的過程上。

讓我想起最近為了寫年初遊記也是拖延很久,要寫出理想中的遊記很難,要將行程感想轉化成文字不容易,要整理照片很麻煩花時間,所以拖了半年還沒有把主體文字寫完。

後來使用這套方法,騙自己的大腦說,只是要紀錄旅遊行程,想回憶旅遊的美好時光,而不讓大腦去想遊記文章應該要怎麼樣的好,文字要寫得很有水準之類的,然後會有多少人看之類的莫名期待。最終利用通勤時間,一小段小段整理文字,將文章整理完。

蕃茄鐘工作法 (Pomodoro technique)

方法,把時間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利用方法,蕃茄鐘工作法。。

首先設定鬧鐘定時 25 分鐘,把所有會干擾注意力的東西,例如手機、電視以及電腦等都移開視線,關閉成靜音模式,接著按下鬧鐘,強迫讓自己開始專注處理工作任務,直到鬧鐘響為止。

結束後給自己一些獎賞,例如可以滑滑手機,或是吃好吃的食物,讓自己的大腦感覺愉悅快樂,嘗試有正向回饋,讓大腦養成習慣。之後,再設定 25 分鐘,繼續持續下去。

相信自己

最後,最重要的一件事是相信自己能夠改變,要能夠擺脫拖延的惡習,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了,怎麼可能完成改變,怎麼能夠突破意志難關?

不過自己筆記了這麼多,發現如果沒有認真去使用意志力,來執行磨練以上心法以及武功,沒有讓大腦養成習慣,很容易又會回到舊有的行為模式。要讓自己相信自己可以改變拖延症,也是需要磨練的。

沒有留言: